电白区麻岗镇坑内村村口处,松树木和葵叶搭建的门牌上“来兮田园”四字颇显诗意。目之所及,村道旁紫荆花竞相开放,田地里芋头叶翠盖轻摇最大配资平台,诉说着田园的秀美与宁静。
坑内村所在的麻岗镇正是1200多年前唐代诗人刘长卿被贬的南巴郡。据说,刘长卿在南巴三年写下十多首诗,多表达被贬蛮荒的愤懑和孤寂。坑内村是个水库移民村,一度以来,乡风文明落后,教育基础薄弱。
“以前是电信诈骗重灾村。早年很多村民为了挣快钱走上了歪路,虽然经过重点整治已经杜绝了电信诈骗,但村庄已错过了发展的时机,现在和其他重点帮扶村相比还有一些差距。”驻坑内村第一书记林桂鹏听老村民讲起那段岁月时,都是摇头叹息。
如今,坑内村作为茂名市“六好乡镇”现场会参观点,乡村治理相关工作经验向茂名全市推广。先后被评定为省“百千万工程”典型示范村、乡村治理示范村、卫生村等称号。
变化,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文:叶洁
规划先行
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村
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是广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2021年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和国家管网集团华南公司组成驻电白区麻岗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当年7月,带着满腔热血从省城奔赴乡村的林桂鹏回忆当时看到的景象,“一下子傻眼了”“坑内小学就在村委会隔壁,很多基础教学设备都没有,村里有些还没通自来水……一时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
调查研究是推动工作的法宝。工作队经过近一个月的足迹遍布麻岗镇21个行政村(社区)的调研摸查,并邀请专家现场论证听取多方意见,探索打造两条示范村。其中一条便是坑内村。
根据调研结果,工作队做出“一馆两带三基地+四增强”的整体规划。建设“南山家园”村史馆、“来兮田园”风貌带和新农村示范带等生态项目,重点打造农产品示范基地、生态有机作物实验基地、新农村示范基地“三大基地”,同时做大做强坑内“土特产”,推动香芋加工、圣女果加工等配套设施建设,由点及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经过整治,泥泞的“麻花路”变成了笔直的水泥路,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房前屋后“四小园”成了风景,村小有了多媒体教室……“我们一来到村里就根据调研情况制定乡村振兴工作规划,有目标有计划地引进项目,以绿色为发展底色,让乡村建设更加协调可持续。”看着眼下的乡村面貌,林桂鹏觉得在村里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很有分量。
在坑内村村委会门前,挂着两张建设规划图。一张是“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项目图,一张是村内的绿化种植规划图。“按照典型村建设项目方案,今年将推出项目18个。”林桂鹏说。
天高地迥,身处坑内村抬头可见郁郁葱葱的青山绿树。“来兮田园”右侧的风景塘里碧波荡漾,成群的白鹭掠过水面,与周围的青山相映成趣。2023年度坑内村“四旁”“五边”种植1200余棵树,累计三年种植3000株。
按照“多彩麻岗”的整体发展规划,坑内村是其中的绿色板块,紧扣自身自然资源禀赋和山水田园风光做发展文章。目前,“来兮田园”第二期建设正在推进。工作队队长戴宏辉介绍,届时将会完善风貌带周边的配套设备,对农房及围墙微改造,增设栈道、水车、凉亭等田间元素,继续发掘刘长卿等历史文化元素,紧扣乡愁纽带吸引旅人,增加坑内村经济收入。
产业筑基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美的房舍,美的村巷,愈发勾起了人们对美的追求。鲜花绿叶、青山绿水变成了真金白银,飘进村民荷包,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三年来,坑内村累计筹集资金约1450万元,36个项目初见成效。2023年,坑内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63万元,同比增长53.7%。
坑内村结合产业特色多措并举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发家致富。
以“三大基地促振兴”,工作队对村内优势农业产业资源进行统筹谋划,重点培养圣女果、香芋、辣椒、苦瓜、花生、四季豆和鸭子等主打种养农产品,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坑内香芋在当地大有名气。坑内村土壤透气性好,特别适合芋头生长,出土的芋头粉香适中,口感好。“坑内香芋亩产500多斤,目前产值已超过1000万元。”林桂鹏介绍,目前工作队正打算建设香芋加工基地,提高产品附加值,做强做大本土特色产业,切实做到乡村产业筑基。
工作队自进驻坑内村以来,一直在生产端与消费端持续双向发力,推动坑内农产品实现质量、产量、销量同步提升。
在生产端,工作队带着技术人员前来,为农户提供“一条龙”技术指导,致力培养一批农村种植“土专家”,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在销售端,工作队主动牵头大公司签署了农产品直供基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市场化手段融通农产品生产与消费通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将推动坑内优质农产品走出“家门”。
通过工作队的牵线搭桥,坑内村的合作社与茂名市百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方传媒发行物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共同搭建农产品直供基地,由合作社负责收集农户的农产品,由当地农业公司统一分拣、冷处理、打包和运输,进一步拓宽坑内村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当地优质农产品快速融入大湾区消费大市场。
同时,对坑内村农业产业资源进行统筹谋划。引进水产养殖项目,由专业养殖户进行看护,养殖南美对虾和中华甲鱼,增加农户劳务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切实推动坑内产业提档升级。
针对本地农业产业资源特点,坑内村培养乡村发展“土专家”“田秀才”,连续两年培训电商人员超300人。依托社会各界消费帮扶的力量,在坑内村采购番薯、圣女果、沃柑、大米等农产品,消费金额超80余万元,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助推坑内村产业振兴。
数智赋能
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
在坑内村文明实践站,“温情麻岗”5G数智乡村系统让人耳目一新。“这里不仅实现党建工作、综合治理、人员管理、信息通知等工作实现集中化、数字化处理,而且把各户村民积分制的情况一一展现出来,给基层治理加上‘超级大脑’,为乡村注入更多新动力。”林桂鹏说。
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一股新动能。坑内村创新“智慧党建”形式推进乡村振兴学习,借助“温情麻岗”5G数智乡村系统,以数字化应用推动党建工作建设,推动农村支部生活上“云端”、进网络,形成“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学习机制。
林桂鹏介绍,其中在数智乡村平台还开设有水质监测和土壤监测等模块,可实时监测池塘水质和农田土壤情况,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将“智慧党建”与网格化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网格服务与基层治理相融合的“5G数智乡村+五级网格化+党员先锋模范”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事熟”优势,让党建引领在台风防范和打击电信诈骗等民生实事中闪光。
“依托5G数智乡村系统,我们探索‘红黑榜+积分制+村规民约’三位一体治理模式。”林桂鹏还记得,驻村第一年推行积分制,挨家挨户登记村民的积分情况,核对核算也需要很大人力成本,还难免有疏漏。
而如今,已实现智慧党建、文明家庭积分评议,信息公开、乡村随手拍、制度云喇叭等多种乡村治理功能掌上办,为大数据乡村治理注入科技动力。村民参与乡村基层治理的热情也被拉动起来,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华丽转变,乡风文明蔚然成风,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自上个世纪坑内村接纳水库移民以来,开放、多元、包容、奋进的基因就已经深深刻在每个坑内人的骨子里。在数智赋能乡村基层治理的基础上,坑内村强调以人为本,全面打造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协治相结合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
下一步,坑内村将持续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结合“三位一体”乡村治理模式打造“坑内村5G枫桥式数智乡村服务站”,完善提升村民自治、科技智治、深化德治、乡村法治、多元协治的乡村治理“五治”新模式,让村里乡亲在家门口实现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梦。
一线声音
省乡村振兴驻麻岗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驻坑内村第一书记林桂鹏:
推动“一四五”工作机制应用到乡村建设实践
一方面,坑内村将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做好切合坑内特色发展的整体规划,与区委、镇委、省规划院共同细化完善坑内村百千万整体发展规划,做好坑内村“策划、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的“一套流程”。
另一方面,坑内村将聚焦产业筑基、文化铸魂、风貌塑形、功能强村四大要素深化细化各项工作措施,推动“一四五”工作机制应用到乡村建设实践。具体而言:
建设坑内村香芋加工基地、坑内村专业合作社和电商服务中心,引进大型农业科技公司和文旅公司,筑牢乡村产业之基。
收集、整理和研究麻岗古南巴历史、刘长卿诗词文化以及古驿道历史文化等,深入挖掘坑内村篮球文化,打造坑内村史馆、坑内村南山家园和古驿道文化活动中心,铸就乡村文化之魂。
遵守农房管控“二十四字”方针开展乡村农房微改造和入村村口风貌提升及道路两侧美化绿化提升,加大村内绿化种植力度,全力打造“来兮田园”二期及配套工程,以绿美风貌为乡村塑形。
用好“5G智慧党建”平台更进一步开展乡村治理探索,进一步强化提升坑内小学建设,做好村党群服务中心和卫生站改造提升,持续举办开展四点半课堂、健康义诊、书画棋牌歌唱等文明实践活动,进一步强化乡村功能,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记者观察
系统规划让乡村建设协调可持续
坑内村的变化,得益于系统思维和因地制宜的发展战略。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不仅是一种方法论的创新,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刻理解和实践,让乡村建设协调可持续。
根据坑内村下一步发展规划,产业筑基、文化铸魂、风貌塑形、功能强村,这四大要素构成了发展的骨架。在规划中,香芋加工基地、专业合作社、电商服务中心的建设,为乡村产业注入了新动力。而对麻岗古南巴历史、刘长卿诗词文化的研究与挖掘,则为坑内村的文化传承增添了厚重的底色。风貌提升和绿化工程,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成为了吸引游客的“来兮田园”。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文化的复兴。坑内村村史馆、南山家园、古驿道文化活动中心的建立,让村民在追求物质富裕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精神的滋养。而“5G智慧党建”平台的应用,更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让乡村治理现代化、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坑内村的华丽转身,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缩影,也是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成效展现。实践证明最大配资平台,乡村振兴需要系统规划,需要文化传承,需要产业支撑,更需要每一名村民的参与和努力。未来,坑内村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更多美好的篇章。